斯斯有兩種,創業也有兩種,創業前最該知道的一件事

Q:創業不需要寫創業計畫書啊,不就比的是執行力嗎?

A:創業當然要寫計畫書啊,不把創業痛點、創業產品、市場分析、競爭策略、商業模式、行銷想法、財務報表寫出來,別人怎麼認同你?怎麼投資你?怎麼補助你?

Q:創業需要學嗎?需要教嗎?那些做生意賺錢的大老闆,也都沒上過課啊,還不是賺得比誰都多。

A:創業需要學啊、需要教啊,不然怎麼知道如何機會發掘、機會評估、撰寫計畫書、市場調查分析、募資規劃、簡報製作。

Q:創業還有在比賽的喔?創業還可以拿政府補助喔?我賣個雞排、開間咖啡廳、開個電商也可以去比賽賺錢還是拿政府補助嗎?

A:創業要開發新產品、服務、平台,這麼棒、有創新的構想和創意當然要透過比賽跟政府補助,才能讓更多人知道,才能練習如何讓投資人喜歡、才能賺取比賽獎金補貼開發成本。

以上的說法都對也都真實存在著,我也曾經迷惘過,不曉得到底要認同哪一邊。我從創業轉換成協助創業後,更是煩惱要跟創業者建議哪種做法,我後來領悟出了粗暴的二分法,創業百百種,不可能有適用每一種的作法,但也不可能因此而沒有系統的說法,所以我想起來了第一次跟長輩們說我要去創業比賽時的收穫:他們說創業哪需要比賽?比什麼?比誰賺得多嗎?比誰唬爛的好嗎?創業不就是做生意嗎?就去做啊。

所以我把創業粗分成傳統認知的生意創業,以及新型態的創新創業,前者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周遭看到的生意人、後者就是加速器在找的新生代創業家。後來我也聽到一種說法,何謂創業?何謂新創?原來這邊的二分法跟我分得也很像,這邊的創業就是生意創業,就是想盡辦法賺錢養活自己、員工跟公司,新創就是創新創業,一樣得賺錢,但更重要的是要創新、創造新的價值、改變世界。

原來創業真的可以用二分法去粗略的劃分,這樣的簡單分法,也解決了長久以來大家的矛盾跟誤會,所以往後我在輔導、教學、諮詢、顧問、執行計畫時,我內心通常都會先將個案做個分類,再依據此分類特性給予客製化的建議。只是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願意承認的分類真相,個案會認為為什麼我不可以是創新的?為什麼我不是新創?為什麼我不可以拿補助?為什麼我不可以找創投?執行計畫的政府、單位,也會矇騙自己眼前的這一些都是新創、都是創新創業,然後要某些KPI的時候,又不得已找一些生意創業的公司來配合。

至於哪一種更好?哪一種重要?哪一種更有價值?別問我這個問題,這社會需要每一類的創業家才能構成美好的社會跟生活,每一類的創業我都很欣賞、都很崇拜、都很尊敬,都是美好的創業故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